联盟要闻

  1. 当前位置:
  2. 联盟动态 >
  3. 联盟要闻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八周年】 专题报道(五)食药同源产业创出新天地

时间 : 2023-01-17 来源 :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字体:

111.jpg

联盟理事长王凤忠(右二)考察甘肃舟曲中藏药材产业。食药同源联盟供图


“我种植黄精已经5年了,从开始每亩2000斤左右到现在每亩4000斤左右,年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苗族乡土鹿坪村蒲桂英今年又获得了丰收。

目前,新晃黄精的种植面积已逾3万亩,年加工黄精鲜货3万吨、黄精干货6000吨,建成全国区域性黄精产业园和黄精交易中心,黄精等食药同源中药材生产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

这与怀化市及新晃侗族自治县联手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食药同源联盟)等机构,全力推进野生黄精保育、生态种植和加工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黄精产业密不可分。

食药同源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告诉《中国科学报》,食药同源产业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产业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推进。近年来,我国食药同源品种消费需求总量持续上涨,年增长率由5.4%提高至9.5%,远高于非食药同源品种。预计到2023年我国营养保健品产业规模将达到2285亿美元,而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为14万亿元,食药同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呈良好态势

王凤忠介绍,2021年中药材种植热门品种前10名中,属于食药同源的品种有8个;其中需求突破万吨的品种有花椒、大枣、枸杞子和肉桂。花椒、大枣和枸杞子价格分别上涨了3.45%、28.57%和9.43%;需求的大增也极大地带动产区的种植发展,其中,花椒种植面积突破了1000万亩,位居第一,大枣和枸杞子分别以540万亩和270万亩的种植面积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食药同源类中药材进出口均表现强劲。2021年中药类出口品种中,肉桂需求排名第一(出口贸易金额18.39亿元),薄荷、枸杞子位居第二,当归、黄芪、茯苓、党参实现了出口增长。食药同源正成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新切口,我国食药同源产业正顺应时代需求飞速发展。


222.jpg

联盟理事长王凤忠(右二)、常务副理事长范蓓(右三)考察中药材产业。食药同源联盟供图


不过,王凤忠强调,尽管我国食药同源理念起源早、品种多,但与中药材大品种的产值相比,食药同源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核心问题在于资源挖掘不足;初加工技术装备率低,技术专用性缺乏;精深加工率低,产品形式单一,定位不明确,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再者,目前开发的食药同源产品不能进行功能标识,而民众对食药同源的认识模糊,很大程度限制了产业发展。

“亟需以科技创新驱动我国食药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王凤忠说,这也是食药同源联盟成立的初衷。

联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中国营养学会等三百多家机构组成,涵盖农、食、药、医四大领域,涉及产、学、研、政、金五大环节,以引领我国食药同源产业研发及生产技术创新,促进“农食医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为宗旨。针对我国食药同源产业“药食同源”“食药同源”定义不清、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缺乏的问题,联盟与多家行业学会合作,推动制定食药物质的营养健康标准、提取物品质标准、药食同源食品认定通则;聚焦全产业链共性技术问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联盟优势单位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协作,搭建共享技术平台等,解决产业科技瓶颈问题,为实现区域经济的产业化转型、助力“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创建1+N运行模式,精准服务食药同源产业

“区别于其他垂直领域的产业联盟,我们联盟涉及的食药同源产业种类多,体量小,各产业问题不尽相同。”王凤忠说,为更精准地服务食药同源产业,联盟建立了1+N运行模式,即以联盟为1个主体,创立N个产业专业委员会。产业专业委员会秉持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联盟主体协调政、商、学、金等资源共同参与,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或实体化联合体,支撑各产业专业委员会发展。

以联盟牛蒡产业专业委员会为例,牛蒡产业发展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低、食疗功效未充分发挥、风味脱除困难、功能成分提纯及精准营养功效不清等问题,在联盟指导下,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牵头,联合牛蒡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社区、医院、营养健康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组建了联盟牛蒡产业专业委员会、牛蒡产业研究院,建成集产、学、研、政、医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开展产业联合攻关。

借助成员单位的科技力量,他们建成了牛蒡种质资源库及繁种基地、航天牛蒡育种基地,在此基础上选育新品种10个;突破“牛蒡膳食纤维高效提取、改性技术”等技术瓶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在加工环节,创制了包括压片糖果、代餐粉、咀嚼片、精华饮等多种形式的营养健康产品体系10余个。建立生产线10余条,提高生产能力,建成2000平方米10万级洁净生产区和联合研发实验室,完成两代牛蒡营养代餐粉生产。通过“岗村结对”合作,促进牛蒡原料的统一收购量从原来的110吨增至230吨,带动农户尤其妇女就业2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333.jpg

天麻产业专委会主任委员吕光华教授(左一)指导天麻产业。食药同源联盟供图


又如联盟天麻专委会,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和企业,开展野生资源收集、品种选育、栽培、药效物质研究、药食两用质量分类评价、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工作。育种栽培并在四川、云南、湖南等示范推广;联合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试制、标准制定,成功创新加工技术,建成四川广元天麻产地加工技术工艺1套,企业年生产干天麻、天麻400余吨,产值4000余万元。

通过建立联盟契约机制,加强内外部沟通合作,严把联盟成员质量关,做到“有出有进”,增强成员间互信度。王凤忠强调,在运行机制上,联盟采用公司+科研院所+联盟+基金的方式:融入地方发展战略规划,配套资金保障联盟运行发展;打造以硬科技研发为核心的发展逻辑,运用灵活融资手段;通过市场化运营提升研发服务收入和研发成果的创投回报。


从科技到产业,从国内到国际

新晃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黄精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国内权威机构检测,新晃黄精浸出物为70.9%,多糖含量为27.7%,分别超出国家药典规定标准近1.6倍和4倍,被誉为黄精中的“贵族”。作为“湘黄精”核心产区,新晃黄精年交易量占到了全国的1/6。然而,新晃黄精产业发展面临黄精品种不纯、种植等全产业链标准缺失、产品研发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问题。

针对这些产业问题,联盟与怀化市中药材办、新晃侗族自治县、黄精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组建了黄精产业专委会、黄精产业研究院,开展联合攻关。在联盟指导下,专家们明确了新晃黄精的品种,通过挖掘不同品种黄精特征性组分和功效成分,建立了多指标动态数据库、黄精综合评价标准,完成黄精多糖、皂苷抗衰老、改善记忆和情绪、抗氧化等功效评价,为黄精健康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联盟牵头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湖南博世康中医药有限公司,开展科企合作,针对抗衰老、抗疲劳、补肾养发等健康需求,精准设计产品配方,成功研制出黄精丹、黄精酒、黄精棒、黄精茶等功能性食品。

据悉,新晃已建成第一期投资1亿元,占地80亩的食药同源产品及中药饮片产地加工厂、鲜货及干货冷链仓储、产品展示及交易中心、电商孵化运营中心,年加工黄精鲜货能力达3万吨。后续将建成4万平方米黄精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和2万平米科研基地、建设占地1000亩的“中国·新晃国际黄精城产业园”,多举措促进农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444.jpg

联盟秘书长王琼(右四)等专家考察新晃黄精产业园。食药同源联盟供图


王凤忠告诉记者,联盟通过牵头制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规范(中药材及药食同源类)”等标准,完成构建与规范食药同源物质种植、原料标准、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结合的评价技术模式。为推进新晃黄精品牌建设,联盟通过特色农产品“黄精之乡”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评审,助力新晃黄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唱响“新晃黄精”品牌,以品牌建设促进黄精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联盟搭建了“功效评价平台”、“营养成分和品质评价平台”、“中试平台”、“航天特色平台”,明确食药物质原料及产品的品质、物质基础及功效成分、安全性,突破食药同源产品加工技术瓶颈。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建立“中国-巴基斯坦营养健康中心”、“中国-葡萄牙远程医学&健康中心”,搭建行业国际科技平台。

“通过对内搭建共性技术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对外共建合作中心,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助力我国食药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以食药同源为代表的中医药走向国际。”王凤忠说,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食药同源物质正风靡国际市场,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将我国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有益方面,食药同源产业的崛起将成为中国形象的又一得力代言。联盟将携手各合作方,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产品的国内外应用,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科学报 作者: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