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1. 当前位置:
  2. 联盟动态 >
  3. 工作动态

绿色科技为产业“扫雷”

时间 : 2019-03-20 来源 : 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方   
【字体:

 

 

  没有哪一个产业单纯依靠某一品种、某一单位或某一学科,就能解决生产上的所有问题。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子联盟为破解一项产业关键性难题,力求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三步走”的每一步都踏实落地。

  “我国农业防控正在发生着历史性转变, 由以往的一个环节解决一个问题向全环节解决综合问题转变,由实验室形成科技成果向田间地头进行展示推广转变,由单项技术向综合技术集成示范转变。”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

  

  围绕一个目标攻关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其产生的毒素还威胁人畜安全。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和面积不断上升,丰产小麦品种抗性不足,使得防治小麦赤霉病迫在眉睫。

  2017年,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赤霉病防控联盟)成立。“高度重视赤霉病的抗性改良和持续防控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赤霉病防控联盟秘书长、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副所长吴宏亚介绍。

  16家单位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七大作物育种重大专项、省级重大专项等项目的实施为纽带,承担起技术研发和生产示范任务。

  “这将进一步推动各成员单位一如既往地做好相关研究,发挥传统优势,从育种、药剂研究、防治技术等方面与全国其他科研单位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和推广步伐,为全国小麦生产服务。”联盟办公室主任、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熊明民表示。

  我国是全球柑橘生产第一大国,现有栽培面积3800万亩,然而,柑橘黄龙病是该产业的“头号杀手”。目前,黄龙病已在我国10个省份的29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发生,给当地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17年,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黄龙病防控联盟)成立,搭建全国性大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拯救柑橘产业。

  “实现了科研项目与产业一线之间的紧密联系,能确保项目研究始终瞄准生产当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能确保最新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得到应用,有助于将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黄龙病防控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王雪峰说。

  

  技术进展频频涌现

 

  以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目标为导向,赤霉病防控联盟开展抗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和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如抗病品种的遗传改良、主要病原菌致病性和抗药性监测、赤霉毒素风险评估及其管控、新药剂及防控技术研发等。

  抗赤霉病新品种的鉴定筛选和遗传改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仅2018年培育的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就达10个。2018年,在江苏扬州、安徽庐江和河南南阳三地对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的134份参试品系进行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有1个品系(扬16-157)在三个鉴定点抗赤性均达到R级;另有13个新品系在三点均稳定达中抗(MR,含)以上。

  新药剂方面,成员单位项目成果“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应用”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员单位起草的“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

  黄龙病防控联盟创新构建了以病害防控为核心、全产业链介入的联盟运行模式和黄龙病分区治理的技术模式,在柑橘黄龙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

  针对黄龙病防控中关键科学问题,成员单位协同开展病原培养、基因功能挖掘、木虱传毒机制、病原—媒介—寄主互作等研究,初步建立病原半离体培养技术,明确黄龙病菌在柑橘及木虱体内增殖特征,鉴定多个与致病相关的分泌蛋白,对病原—寄主互作开展了深入研究。

  针对关键技术难点,开展田间速测技术、木虱监测预警技术、高效防控技术研发,初步建立基于抗体的黄龙病菌检测技术,基本明确了木虱在我国主产区的分布与流行规律,构建生物、物理、化学防控技术体系,部分已在产区推广应用。

  

  示范推广有实效

 

  吴宏亚表示,将抗赤霉病基础理论、育成的新品种、探索的各项新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并与种子农药企业、示范基地结合进行生产与示范,有力发挥了联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机制优势。

  2018年,“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在江苏省泰兴市13个乡镇示范成效显著。在示范区,通过两次用药防治,防治区病穗率仅为2.8%,病指为0.8,防治效果达84.9%;而常规防治田块平均病穗率3.6%,病指为1.1,防治效果64.8%;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达26.2%,病指为10.75。

  不仅在泰兴,该技术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其他省份和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赤霉病防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已在江苏淮南、淮北麦区全面示范推广,各类示范展示200万亩以上。

  黄龙病防控联盟开展柑橘黄龙病分区防控模式集成与示范。建立了华东柑橘黄龙病低度流行区木虱监测与防控体系;华南柑橘黄龙病重度流行区木虱动态分布与防控体系;华中柑橘黄龙病低度流行区及阻截带布点;桂北—湘南黄龙病流行扩展区防控技术模式及西南柑橘黄龙病非疫区及阻截带模式。

  如在湘南的永兴县冰糖橙基地、宜章县脐橙基地,桂南的南宁、上林沃柑基地,集成示范的是以防护林配置、无病大苗上山、精准变量喷雾防治木虱等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

  该联盟建立核心防控示范园87个,面积10万余亩,在不同流行区开展多期技术培训活动,培训农技人员700余人、果农3000余人,为黄龙病防控意识提升及防控技术的普及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我们面对现实的迫切需要,要对产业安全负责、关怀果农致富,为乡村振兴的南方抓手产业保驾护航,还需不断完善,未来任重道远。”黄龙病防控联盟理事长、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常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