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1. 当前位置:
  2. 机制创新 >
  3. 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

时间 : 2020-11-25 来源 : 作者:   
【字体:

   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零边际成本,在信息、仪器、技术、人员等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共享平台,破除技术障碍,提升技术水平,将碎片化的资源信息网络化,通过沟通互助实现资源的扩充、优势的互补,加快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整体升级,促进协同合作深化开展。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大数据联盟)自成立以来,本着“共商合作交流、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资源服务、共同创新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创新运行机制,以联盟促共享,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走出去,为新时代国家农业对外合作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信息支撑。

1.   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实现资源的零边际成本

  大数据联盟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员单位的优势,依托自主研发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NSTL八家成员单位建立了联合文献保障机制,合作建设国家图书信息资源,实现600多个农业科学数据库,2000余万条农业科学数据、4000万余篇期刊论文的整合。同时,引入多个海外商业数据库,从不同角度揭示和集成了“一带一路”沿线、拉美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农业概况和农业政策、农民收入和教育情况、农业自然灾害、社会与政治环境等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将分散的信息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将碎片化的信息承载方式转变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服务模式,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保障水平由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2.   通过信息利用的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使联盟成员可以无障碍的利用跨越时空限制的多终端协同网络,实现“一站式”信息资源检索与获取,并享受即查即得和全球最快的“1小时”文献传递服务。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了科研人员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移动即时获取科技信息资源,以“资源全、多终端、一站式、一小时”的信息服务新模式助力国家和地方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更为关键的是有效解决了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因经费短缺而无法充分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窘境,受到多地农业科研机构的赞誉。

3.   开拓共享服务的多元模式,实现全方位共建共享共赢

  联盟在文献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研发和构建了机构知识库协同共建、特色资源共建共享、高端智库服务、协同推广情报服务、协同发展产业服务等多种共建共享模式,为联盟成员提供全方位、定制化信息服务。例如,围绕特色农业信息资源开发,联盟组织山东、湖南、四川、北京、吉林、福建、安徽省农科院共同合作建设“农业专家库” “农业科研机构库”、“满铁农业科研资料库” “台湾农业资源数据库” “中国植保数字图像库”,带动特色资源向共享数字资源的转化,提升了地方农科院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了联盟凝聚力。

  大数据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为我国农业大数据建设的资源整合、即时传递、协同建库、互助帮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升级与覆盖范围推广,为多主体合作、多业务需求、多形式交互等方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极具可行性的路径。